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NFC支付or二維碼支付:誰更適合軌道交通行業(yè)

2017-08-24 08:47 公眾號/城市軌道交通云支付

導讀:北京地鐵這兩條消息連續(xù)推出,再加上之前傳聞的銀聯ODA方案將在北京地鐵應用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yè)各方在驚嘆北京地鐵應用新技術效率高的同時,也再一次引發(fā)了針對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孰優(yōu)孰劣的爭論。

  2017年6月26日,北京地鐵全線網實現“手機一卡通”進站乘車。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品牌的具有NFC功能的機型均已支持此業(yè)務,用戶通過下載“北京一卡通”或手機品牌指定APP,即可完成“手機一卡通”開卡。

  筆者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初步確定北京“手機一卡通”即為NFC全終端方案。除以上品牌手機外,其他安卓手機用戶仍可沿用NFC-SIM卡方案,刷手機進出站。

  8月20日,北京地鐵“易通行”APP正式上線。到9月20日,機場線的乘客只需開通APP二維碼過閘功能,即可實現直接掃二維碼進出站。預計2018年一季度,北京地鐵全線網將實現手機掃二維碼進出站。

  北京地鐵這兩條消息連續(xù)推出,再加上之前傳聞的銀聯ODA方案將在北京地鐵應用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yè)各方在驚嘆北京地鐵應用新技術效率高的同時,也再一次引發(fā)了針對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孰優(yōu)孰劣的爭論。

  誠然,在移動支付領域,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一直被視為互相對立的兩方。NFC移動支付從2007年開始推廣,至今已經過了10年。2014年二維碼支付正式推廣,到現在僅僅3年。除了應用推廣時間早晚的比較,針對兩種支付技術,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的對比:

  一、從安全性方面,業(yè)內普遍認為NFC支付比二維碼支付更安全。NFC是無線射頻的技術,具有雙向鑒權、數據加密等通信手段,能達到金融級別的安全等級;二維碼基于圖像識別的技術,采用單向通信,而且存在偽造風險。

  二、從便捷性與支付速度方面,業(yè)內也是認為NFC支付優(yōu)于二維碼支付的。在公交一卡通交互場景中,NFC支付無需喚醒手機操作就可通信,用戶體驗更佳;而二維碼支付,需要喚醒手機、打開APP并調出二維碼才可支付,流程繁瑣。

  通過以上對比,NFC支付明顯完勝二維碼支付。然而在實際推廣應用方面,NFC支付量卻遠遠低于二維碼支付量。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的移動支付用戶中,有65.4%使用支付寶支付,32.3%使用微信支付,而支付寶與微信均為二維碼支付。

  在一向以維持穩(wěn)定運營為主旨的軌道交通行業(yè),也沒有排斥二維碼支付。除了北京地鐵同時引入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廣州地鐵全線網目前已經支持手機APP二維碼、HCE云卡以及ODA過閘;無錫地鐵采用了銀聯標準的二維碼支付過閘;深圳地鐵、成都地鐵在手機過閘的招標中,也明確提出了二維碼過閘的功能需求。

  是的,情況就是這樣,一直被我們放在一起對比的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實際上任何一方都沒有被我們拋棄過。

  當然,也或許這兩種支付技術本就是互補的關系,只是我們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