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7,無人模式席卷整個零售商業(yè)。自動售賣機、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無人送貨機……這些“無人”模式被認為是新零售的代表,也深為資本所青睞。但“無人”模式真的那么好嗎?恐怕不見得。
2017,無人模式席卷整個零售商業(yè)。自動售賣機、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無人送貨機……這些“無人”模式被認為是新零售的代表,也深為資本所青睞。但“無人”模式真的那么好嗎?恐怕不見得。
9月,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在內蒙古又新開了三家店。
此前,這家無人便利店曾被曝出因高溫天氣而暫停營運。雖然,彼時繽果盒子CEO陳子林曾對媒體表示,因為人流量太大,一天完成交易訂單200多個,門一直開著等各種原因導致空調負荷超載,盒子溫度過高。
但這確實暴露出了一個小的技術類問題。更為現(xiàn)實的問題是,無人零售未來要面對很多挑戰(zhàn)。
1、技術迭代問題
雖然,理論上無人零售的技術要求看上去并不高,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難題需要突破。
目前,從已公開的技術來看,無人超市的物體識別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標簽(二維碼、RFID);另一種是機器視覺。
前者相對技術相對較為成熟,但成本較高;后者同樣是研發(fā)成本高,但技術不太穩(wěn)定。
同時,RFID的成本較高,僅一個標簽就需要1元左右。
當然,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在商品的價格上體現(xiàn)出來。(如果土豪有錢,喜歡補貼另說。)
有消費者吐槽EATBOX不夠接地氣,隨便一瓶礦泉水都要五六塊錢,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接地氣的價格才是真理,價錢不合理穩(wěn)定的客流又在哪里?
繽果盒子內部人士表示,繽果盒子將在不久發(fā)布新一代計算機視覺識別系統(tǒng),改變現(xiàn)有技術方案,以減少運營成本。
2、現(xiàn)場管理和隱性成本
無人零售并不是完全都不需要人的參與,僅僅只是減少了前端賣場的人員而已。
店內人工管理、理貨、配送、補貨等都需要人來完成,但這些人都在后臺。只是由于店面體積小、密度高,完成這些工作速度會更快。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1個人1天可以照顧數(shù)十個店面。
同時,店內的溫控、貨物保鮮也只能依靠系統(tǒng),萬一系統(tǒng)發(fā)生問題,則會引起食品變質等,貨損率可能會很高。無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業(yè)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臺成本并沒有因此減少,同時燈光、溫度、設備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雖然無人便利店的出現(xiàn)讓零售業(yè)走上了一種新的探索模式。但更為關鍵的是,同樣需要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
技術和隱形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貨損等勢必要分攤到商品中去,這就需要規(guī)模化運作才能夠降低成本。同時,物流、供應鏈等,這些傳統(tǒng)便利店面對的問題,無人便利店同樣會遇到。
或者找其他平臺或供應商合作,但這同樣會增加運營成本。
百果園殺入無人零售
9月15日,百果園與七只考拉、好品、領蛙等聯(lián)合發(fā)起的“大百果聯(lián)盟”,拓展生鮮無人零售業(yè)務,未來半年將布局6000網點。
作為國內水果專營連鎖的領頭企業(yè),百果園在水果種植、供應鏈、冷鏈物流及水果經營等生鮮能力上,擁有超15年的積累和沉淀。依托于全國2600多家門店網絡+覆蓋41個城市的倉儲配送中心,百果園一年為1.8億人次提供高品質的水果供應服務。
生鮮是電商的硬骨頭,對于無人零售更是如此。目前敢做生鮮的玩家大多是原本就有生鮮供應鏈的。單純?yōu)榱藷o人零售而自建供應鏈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借力與成熟的第三方合作,尤其是百果園這樣的水果全產業(yè)鏈企業(yè),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诎俟麍@的龐大供應鏈和門店網絡,使得無人零售做生鮮成為可能,
無人零售是趨勢嗎?
無人便利店的出現(xiàn),主要基于兩點:
1、不斷迭代的物聯(lián)網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移動支付技術,為無人便利店提供技術保障;
2、不斷迭代的物聯(lián)網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移動支付技術,為無人便利店提供技術保障;
一家無人便利店的內部人員透露,他們公司的無人便利店一次性投入成本是傳統(tǒng)便利店的1/4,而運營成本是他們的1/6,如果做得好會更低”,相比傳統(tǒng)便利店的少量資金投入,無疑讓無人便利店又多一優(yōu)勢。
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17中國無人零售商店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389.4億元。
單從這一點來看,無人零售以后的市場非常廣闊。
雖然,無人零售不能取代傳統(tǒng)零售,但勢必會分走一部分市場份額。
當然,從情感角度來說,傳統(tǒng)零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無人便利店不能比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像夫妻店或者小賣鋪,它是一種情懷的存在,買著東西聊著家常,這是情感的交流。
但無人零售的智能、科技、便捷化操作是傳統(tǒng)零售不能比的。隨著時代不斷地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習慣等都在改變,所有商業(yè)都要與時俱進,零售業(y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