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lián)網世界 >> 物聯(lián)網新聞 >> 物聯(lián)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滴滴發(fā)布智慧產品“交通大腦” 用人工智能緩解交通難題

2018-01-31 10:23 經濟日報記者

導讀:滴滴日前正式發(fā)布了智慧交通戰(zhàn)略產品“交通大腦”,將攜手交管部門,運用人工智能AI的決策能力解決交通工具與承載系統(tǒng)之間的協(xié)調問題。

  滴滴日前正式發(fā)布了智慧交通戰(zhàn)略產品“交通大腦”,將攜手交管部門,運用人工智能AI的決策能力解決交通工具與承載系統(tǒng)之間的協(xié)調問題。滴滴出行CEO程維表示,滴滴不僅是連接用戶和司機的出行平臺,基于人、車、路、燈和背后的交通決策體系的線上化,滴滴希望能夠成為智慧交通的服務商。

  人工智能將如何破解交通難題?一方面,它在空間上打破了城市內區(qū)域的“數字”壁壘,實現高效、全面的交通管理和協(xié)同;另一方面,在時間上,智能決策也在突破人類能力的極限。滴滴出行CTO張博表示,交通大腦并不只是數據中心,有智慧、能進化的交通大腦平臺下包含3個關鍵的中樞:數據中樞、分析中樞和控制中樞。數據中樞整合出行地圖、全路網掃描、移動電子眼等多方數據為控制中樞和分析中樞提供決策依據;分析中樞承擔計算能力、AI分析能力,基于云計算技術讓所有數據可以最高效地運轉,最智能地分析決策;所有的聯(lián)網設備則通過控制中樞智能化完成,包括信號燈、誘導屏、視頻卡口、停車場等,甚至標識標牌、路燈、警力調度也能聯(lián)網控制。

  據介紹,滴滴交通大腦已在全國20多座城市扎根生長,從智慧誘導屏、智慧信號燈等智慧交通項目著手,優(yōu)化城市交通管理,緩解道路擁堵,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

  以濟南為例,智慧信號燈的落地提高了城市通行效率,在已優(yōu)化的344個路口中,每天為濟南市民節(jié)省超過3萬個小時的通行時間。在武漢,滴滴也已開始利用海量的出行大數據與交管局數據結合,應用在城市道路的智慧交通誘導屏上。該誘導屏不僅可以實時顯示前方道路的通行狀況,還能通過預估到達時間技術預測去往前方路段所需時間,讓城市交通誘導系統(tǒng)變得更加智慧。程維也表示,2018年滴滴會與10個城市開展深度的合作,投入資源,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摸索出一套交通評估標準,打造出在全世界范圍之內能夠被認知、認可的智慧交通樣板城市。

  不過,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達到更高的應用水平,還要看能否獲得更多數據源,并向更多參與方開放,讓所有交通參與者可以感知和利用它,并進行交互,讓人工智能在實踐中得以成長。共享化、電動化、智能化是未來交通的趨勢,交通工具從擁有變成共享,綠色出行成為人類共同訴求,高度智能化的車輛輔助駕駛系統(tǒng)將顯著改善交通安全,人工智能也將在其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