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平臺提供商應該享有最豐厚的利潤率,其次是領先的引流企業(yè)、高附加值組件制造商、汽車制造商和車主/運營者。
現(xiàn)在,汽車行業(yè)和科技公司都在緊緊盯著一個新市場:無人駕駛出租車。大家都想抓住這個趨勢,從中獲利。
未來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行業(yè)會有哪些賺錢機會?這個市場中哪一類角色能賺到最多的錢呢?
投資公司ARK Invest最近做出了這樣的分析:
根據(jù)ARK的研究,無人駕駛汽車將通過降低每英里的成本來改變?nèi)藗兊某鲂蟹绞?。我們則會在本文中評估哪些公司將從這個新市場中獲益。到2030年,該市場的全球年度收入有望從幾乎為零增長到10萬億美元。
我們預計,無人駕駛出租車大約會收取每英里0.352美元的費用,大致有4類公司可以從中獲利:平臺提供商、引流公司、汽車制造商、車主/運營者。 一些公司可能會受益于不止一個收入來源。
平臺提供商
我們預計移動即服務(MaaS)平臺每英里可以獲得0.07至0.10美元,,類似于Uber和Lyft目前20%的抽成,也可能略高。
MaaS平臺將擁有汽車中使用的無人駕駛技術,比Uber和Lyft的共享平臺更有價值。MaaS平臺收入的確切份額將取決于他們的控制力,不僅包括自動駕駛傳感器和軟件,還包括傳感器收集的道路狀況、障礙、交通和險些造成事故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對于改進和驗證軟件至關重要。
根據(jù)ARK的研究,以下的科技公司、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似乎很適合成為平臺供應商:
Alphabet/Waymo
Aptiv
百度
通用汽車
日產(chǎn)
特斯拉
豐田
引流公司
另外5%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收入(大約折合每英里0.02美元),應該流向那些產(chǎn)生客戶和/或獲取流量的公司,因為他們要么有專屬受眾,要么有可以吸引客戶的平臺。
可能的導流公司包括:
亞馬遜、百度、騰訊、阿里巴巴、Alphabet、蘋果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
百度、Alphabet、蘋果的地圖應用
滴滴出行
Lyft
Uber
汽車和零部件制造商
今天,汽車制造商通過硬件銷售可以提前獲得平均每英里約0.01美元的收入。按照基本情況測算,他們應該從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銷售或租賃中獲得類似的收入。按照最好的情況測算,隨著出租車使用的增長,他們還可以獲取一定比例的經(jīng)常性收入。
如果他們只從銷售和租賃中獲提前獲取收益,無人駕駛汽車對他們來說可謂喜憂參半,因為無人駕駛出租車可能會取代私家車的保有量,導致發(fā)達國家汽車銷量下降,發(fā)展中國家銷售增長放緩。然而,如果他們像我們預期的那樣贏得無人駕駛汽車的領導地位,并鞏固市場,便有可能獲得不成比例的利益。
如果汽車制造商對其產(chǎn)品進行標準化,并與前期銷售分享相關產(chǎn)品,那么實現(xiàn)自動駕駛的計算硬件和傳感器的關鍵零部件制造商也應該處于有利地位。
在這一類別中可能的贏家應該包括以下汽車、汽車零部件和組件制造商:
比亞迪
菲亞特-克萊斯勒
通用汽車
Magna
日產(chǎn)
英偉達
松下
特斯拉
豐田
車主/運營者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車主/運營者很可能在每英里的收入中占有最大的份額。其中包括個人車主和各類車隊的經(jīng)營者,包括:
AutoNation
Avis
市政府
出租車協(xié)會
特斯拉車主
特斯拉計劃運營的一款名為“特斯拉網(wǎng)絡”專車網(wǎng)絡,它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在其銷售的汽車上配備全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硬件的廠商。Avis和AutoNation已經(jīng)與Waymo就其無人駕駛車隊的服務和維護達成了協(xié)議。
利潤如何?
雖然車主/運營者在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收入中占據(jù)最大比例,但他們的利潤率可能是最低的,因為他們將承擔購買和維護車輛的高額費用。
相比之下,平臺提供商應該享有最豐厚的利潤率,其次是領先的引流企業(yè)、高附加值組件制造商、汽車制造商和車主/運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