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lián)網世界 >> 物聯(lián)網新聞 >> 物聯(lián)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49所高精尖傳感器助力載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

2018-04-28 10:24 央廣網

導讀:載人航天是當今高新技術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領域,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位于哈爾濱市一曼街上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九研究所自1995年開始,為載人航天工程研發(fā)配套傳感器產品,從神舟一號到十一號,配套產品先后參加了神舟系列及天宮系列的飛行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23年間,49所不斷助力中國航天事業(yè)遠征浩瀚星空,開啟了一次又一次的新征程。

  載人航天是當今高新技術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領域,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位于哈爾濱市一曼街上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九研究所自1995年開始,為載人航天工程研發(fā)配套傳感器產品,從神舟一號到十一號,配套產品先后參加了神舟系列及天宮系列的飛行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23年間,49所不斷助力中國航天事業(yè)遠征浩瀚星空,開啟了一次又一次的新征程。

  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10月16日搭載著航天英雄楊利偉的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崔宏敏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九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也是載人航天研制任務的第一批人員,她作為當時神舟五號座艙傳感器的設計者,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當時發(fā)射的那天一夜沒有睡覺,就一直在那等著,神舟五號因為載人了嘛,尤其是這里的座艙總壓傳感器,它是控制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非常關鍵參數(shù)的這么一個傳感器,當時就是特別特別緊張,整個兒一夜未眠。神舟一號的時候,我是沒哭的,神舟五號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就是自己在家里,眼淚就淌下來了,就是那種感覺,特別特別的,怎么說呢?就特別的開心,還有就是自豪,就覺得哎呀真的成功了。

  為祖國航天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成功背后,凝結了49所科研人員無數(shù)的心血和付出。1995年,崔宏敏和她的團隊接到了為神舟系列研發(fā)生產配套傳感器的任務,當時的科研條件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大家知道這個外太空的環(huán)境,它是高低溫,每天晝夜的溫差非常非常巨大,高達幾百度。高低溫實驗是一個最常規(guī)的實驗,但是當時我們所沒有高低溫試驗箱,那么怎么辦呢?我們就用那個冰柜,(冰柜)有三個檔,用多長時間就能達到多少度,當時也是用各種辦法去克服了。還有一個要有表面處理的一個過程,當時我就記得因為都是酸堿,保護的也不好,把褲子都燒的都是眼兒。然后還有一個很多的技術難題都是一點一點地突破。

  多年來,49所先后為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配套了數(shù)十種傳感器,應用于運載、飛船、航天員三大系統(tǒng)中的遙測、熱控、推進、航天服等分系統(tǒng),這些傳感器在各個系統(tǒng)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一次,崔宏敏在出差時遇到了航天英雄楊利偉,當楊利偉得知神舟五號飛船的傳感器是由49所完成的,接連稱贊: 我們在拍照之后回來我倆是一起返回會場,這時候就問到了,你是做什么的呀?然后楊利偉就跟我說一句,哎呀!你是做傳感器的啊,你們的傳感器那特別穩(wěn)定!因為座艙總壓傳感器的面板表就在他眼前,所以他說特別穩(wěn)定,真的那時候我就覺著以往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參與航天傳感器的研發(fā),不僅是一項光榮使命,也帶來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升級。在為載人航天工程研制生產配套產品的過程中,49所鍛煉了一支技術過硬、勇于吃苦的科研團隊。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人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出色完成設計任務。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走到了一線,49所傳感器工程與產品設計中心副主任劉寶偉:我們通過這些年對載人航天和配套的產品,也積累了人才隊伍和相關經驗,下一步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學習、技術交流、傳幫帶等相關方式吧,提升我所的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這個傳感器的人才隊伍,掌握應用前沿,助力我國航天事業(yè)繼續(xù)穩(wěn)步的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