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阿里有超過70%的收入都依賴電商零售業(yè)務,eMarketer數(shù)據顯示阿里在電商領域占據51.3%的市場份額,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周二,阿里巴巴及其控股的菜鳥網絡宣布斥資13.8億美元買入中通快遞約10%的股份,并稱本次交易將支持菜鳥和中通共同專注于擴大取件及最后一公里的送達能力、倉儲管理、跨境物流及發(fā)展技術驅動的智能解決方案。
這是阿里繼入股圓通速遞、百世集團、增持菜鳥后,在其新零售生態(tài)圈落下的又一步棋。目前阿里有超過70%的收入都依賴電商零售業(yè)務,eMarketer數(shù)據顯示阿里在電商領域占據51.3%的市場份額,但這并非長久之計。隨著國內整個在線購物市場逐漸進入增長放緩期,阿里開始拋棄它的輕資產戰(zhàn)略,轉而大舉進軍物流、云計算和實體零售,目的就是通過使用大數(shù)據等新技術對中國5萬億美元規(guī)模的零售市場進行升級。
積極打造新零售生態(tài)圈
阿里則承諾,將在未來五年來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約156億美元)來強化它的物流網絡。去年9月底,阿里宣布以53億人民幣增持旗下菜鳥網絡的股份至51%;11月,阿里再以約224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Dealogic數(shù)據顯示,去年阿里及其子公司共宣布了51筆投資,交易規(guī)模達到210億美元。
今年以來,阿里進一步加快了投資物流及實體零售的步伐:截至目前,阿里再以350億美元的新投資成為全球第11大最活躍的收購者,甚至超過了黑石集團和凱雷集團。這當中就包括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餓了么的蜂鳥配送已擁有300萬員工,可以滿足阿里對于本地配送網絡的需求——阿里的新零售業(yè)態(tài)已經全面打響了“半小時送達”的口號,包括阿里的盒馬新鮮、天貓超市等。
除了線上零售市場的增長瓶頸,來自京東、騰訊兩大主要競爭對手的壓力也令阿里不得不主動探索這個新領域。本身就擁有物流體系的京東近期完成了總額約為25億美元的融資,來擴大它的物流業(yè)務;而且還在試驗無人機送貨、亞馬遜式的車載送貨服務。今年1月,京東打造了首家線下生鮮超市“7Fresh”,與阿里的盒馬新鮮正面競爭。
年初,騰訊聯(lián)手蘇寧、京東、融創(chuàng)以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yè)14%的股份;并與永輝超市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已簽署了投資意向書。騰訊不直接從零售領域獲利,但此舉可以幫助騰訊更好地了解用戶偏好,投放更具針對性的廣告,以此增加自身收入。而騰訊的投資對象可以利用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的微信所帶來的流量,提高消費者的訪問次數(shù)。
巨額投資帶來的成長陣痛
不過,阿里的巨額投資必然擠壓到它的利潤。5月初阿里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3月份的季度,阿里凈利潤同比下降29%至12億美元,營業(yè)毛利也從去年的25%收縮至15%。研究機構86 Reseach指出,阿里的盈利能力不太可能回到過去的水平。野村證券也在研報中寫道,考慮到阿里在新零售、視頻、海外擴張及物流領域的持續(xù)投入,2019財年及以后其利潤或持續(xù)下滑。
阿里的首席財務官武衛(wèi)則表示,低利潤率不等同于低利潤。在最新財報公布后的分析師會議中,武衛(wèi)承諾將針對未來增長加大投入,同時也將下一財年營收指引上調至60%,其中核心電商業(yè)務銷售額料增長50%,而其余的增長點將全部來自于阿里投資的新領域。截至3月份的季度中,新零售僅貢獻了阿里10%的收入。
如果一切能按計劃進行,那么利潤空間下滑也只是陣痛,阿里還是有望實現(xiàn)其最終目標:讓每一個客戶在阿里的全行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投入更多的資金。目前,阿里擁有6.11億名月活躍用戶民,它希望這些用戶能夠在其創(chuàng)造的平臺上找到滿足其需求的所有商品和服務。
但風險就在于能否“按計劃進行”。中國目前的零售業(yè)格局非常分散,這意味著國內數(shù)百個主要零售品牌在采用全新方式接觸客戶時沒有一個萬全之策,新零售還處于試驗階段。阿里也警告,公司正在為這些新舉措投入大量資金,有可能對其利潤率帶來負面影響。阿里投資者要決定的,就是選擇是否信任阿里付出的高昂代價最終將推動長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