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臉識別,最近頻頻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作為生物識別中的一項,從虹膜識別、指紋識別和靜脈識別等技術中脫穎而出,這幾年發(fā)展突飛猛進,落地眾多場景,市場巨大。
人臉識別,最近頻頻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作為生物識別中的一項,從虹膜識別、指紋識別和靜脈識別等技術中脫穎而出,這幾年發(fā)展突飛猛進,落地眾多場景,市場巨大。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人臉識別
體育賽事上,8月7日,日本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使用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系統(tǒng),以確保運動員、觀眾和官員的安全,這將是第一個所有場館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安全系統(tǒng)的奧運會。今年杭州馬拉松比賽也將首次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對參賽選手的身份進行檢測。
對于金融行業(yè),資金的安全尤為重要。工行已于7月中旬在全轄215家網(wǎng)點全面投產(chǎn)柜面人臉識別項目,進一步增強了網(wǎng)點對冒名開戶、非本人辦理等柜面服務運營風險的防控能力,為客戶資金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前陣子深圳海關過關通道正式啟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不少代購都在心里捏了把汗。
可以看出,人臉識別應用廣泛,甚至可以用“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人臉識別”來形容。廣泛應用眾多領域下是一片巨大的市場,數(shù)據(jù)最能說明市場的導向。
近日,國際權威調(diào)研機構Gen Market Insights發(fā)布了《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2018》。該報告研究了全球人臉識別設備的市場狀況,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區(qū)域,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2023年將達到44.59%,在2018-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9.53%,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計劃》等政策的出臺。
從另一方面看,有報告稱目前開發(fā)市場不足10%,很多技術還在研試當中,等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市場就會發(fā)生裂變。
未來市場:商業(yè)場景、消費級領域……
人臉識別的市場有待開發(fā),更多意想不到的領域等著被發(fā)掘。
在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商湯科技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在新浪微博“面孔專輯”功能實現(xiàn)人臉檢測并且分類;曠視為美圖旗下的美圖秀秀App、美顏相機、美顏手機等一系列軟硬件產(chǎn)品提供了人臉識別技術支持。其中美圖秀秀和美顏相機App通過曠視(Face++)的人臉檢測和關鍵點檢測技術,可以在圖像中精準定位人臉和五官位置,從而進行人像美白、五官美化等處理,快速完成精準修容。
最眾所周知的,2017年蘋果新品手機iPhone X采用Face ID人臉識別解鎖,此前oppo R11s、vivoX20也推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手機。這標志著人臉識別技術加速邁入消費級領域。
其實,對于商業(yè)場景和消費級領域,也僅有部分企業(yè)率先嘗試。大部分還是被運用到政府部門和公安部門,且采用系統(tǒng)集成的方式支付。
最近幾年,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成熟,使得人臉的準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深度學習算法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為人臉識別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和分析工具,同時,龐大的具備生物特征的數(shù)據(jù)也為機器訓練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信在未來,人臉識別將在商業(yè)領域上更上一個臺階。
紅海廝殺,不如另辟江山
一個事實是,目前國內(nèi)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yè)在人臉識別領域在國際上的排名中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組織的人臉識別算法測試排名中,中國的人臉識別算法在千萬分之一的誤報下達到識別準確率95.5%,成為當時全球業(yè)界在此項指標下的最好水平。除了冠軍再度被依圖科技摘得以外,第二名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拿下;奪得第五名曠視科技。
如此傲人的成績,我們自然要為之開心。但是,在中國,專攻人臉識別技術領域的企業(yè)不僅僅這幾家。能夠在眾多企業(yè)中獨占鰲頭,技術的精進和市場的占比是最關鍵的條件。
紅海已有高手駐扎,另辟江山也許是出路。正如前文所說,小眾領域中人臉識別普及率并不高,這也正是未來的趨勢,甚至還有其他領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場景嵌入。
企業(yè)應高瞻遠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才能闖出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