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AIoT時代下的智慧城市,該如何發(fā)展

2019-06-10 09:15 智慧社區(qū)
關鍵詞:智慧城市AIoT

導讀:智慧城市一詞在中國已經發(fā)展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所謂的“智慧“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智慧”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智慧城市一詞在中國已經發(fā)展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所謂的“智慧“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智慧”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AIoT的助力之下,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再次成為了行業(yè)的主要熱點。

行業(yè)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智慧安防,AIoT智聯網

圖片來自“東方IC”

本文轉載自“安防知識網”,作者曾凌霄。原標題《智慧城市建設也要因地制宜》。億歐智慧城市對文章進行二次編輯,供讀者參考。

智慧城市一詞在中國已經發(fā)展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所謂的“智慧“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智慧”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AIoT的助力之下,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再次成為了行業(yè)的主要熱點。全國各地針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智慧”定義,已成為業(yè)內難以統(tǒng)一的標準。

相關報道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guī)模接近8萬億元,到2022年該市場規(guī)?;驅⑦_到25萬億元。也就是說,中國的智慧城市市場,正在進入高速發(fā)展的階段。

需要提及的是,盡管智慧城市在中國已經發(fā)展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所謂的“智慧”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是在AIoT的助力之下,也只是解決及進一步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的發(fā)展,實現了智慧城市的基本建設需求。

AIoT下的智慧城市發(fā)展現狀

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驅動之下、物聯網火熱之時,一個新的行業(yè)共識是:AIoT將成為未來二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成為智慧建筑及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yè)的重要基礎。

目前看來,在AIoT化下的智慧城市發(fā)展中,龐大的城市級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更集中依賴于AIoT的“智慧的大腦”——人工智能的運算。不過,在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作為連接整個智慧城市大腦的神經網絡,圍繞感知層、網絡層及應用層三大物聯網結構加以建設。

感知層:被稱為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由基本的感應器件,如: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M2M終端、傳感器網關等。以及感應器組成的兩大網絡(例如RFID網絡、傳感器網絡等)組成,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

早前智慧城市身份認證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技術為以智能卡RFID技術為主,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與成熟,NFC手機、二維碼、人臉識別技術已逐漸被越來越來越多的人群、場景所接受,擁有智慧、快速識別等特點的人臉識別系列身份認證產品,也已經成為AIoT化下智慧城市的主要看點,也是智慧城市中人與人、人與物相互交互不可或缺的主要識別系統(tǒng)。

通訊層:位于物聯網三層結構中的第二層,包含接入網和傳輸網,其功能為“傳送”,即通過通信網絡進行信息傳輸。由于城市中各種信息的傳遞和交互,城市每天都有上億的數據量產生,傳統(tǒng)藍牙、ZigBee等不少在智能家居中較為火熱的通信技術。

已經無法滿足城市龐雜互聯網下“神經血管”的網絡建設需求,在這種趨勢下,NB-IoT(窄帶物聯網)技術、LoRa技術等正成為城市安防注入新的分支點活力。而即將商用的5G技術,更被認為將給智慧城市帶來一場至上而下的變革。

應用層:作為物聯網三層結構的最頂層,其作用是通過云計算平臺進行信息處理,且在完成數據管理和處理之后,還將這些數據與各行業(yè)應用相結合,從而實現對城市的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

盡管與感知層和網絡層相比,應用層還有所落后,但不可否定的是,隨著智慧城市的AIoT化,應用層在最近幾年也得到了飛躍式的進展,智慧交通、智慧醫(yī)療、智慧社區(qū)、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能安防等越來越來智慧+場景的挖掘,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但是,隨著智慧城市AIoT物聯網的發(fā)展,各種民用或工業(yè)設備所產生的數據量將越來越多。這些數據直接放到云端去處理,就需要無窮無盡的頻譜及運算資源,就算全部采用了5G技術,其傳輸帶寬和數據處理能力,在“云”也難免不堪重負。此時,邊緣計算分擔云計算的壓力的模式應運而生。

在AIoT物聯網技術中,邊緣計算網關承擔著打通多種前端,以及各種數據傳輸甄別和分析的任務。把有價值的數據傳遞給云平臺進行融會貫通,最后利用大數據分析,賦能建筑以及城市的智慧化運營,才能真正發(fā)揮所有物聯網通訊層采集到的大量數據的真正價值。

AI攜手IoT形成的合力有多大?目前其在智慧城市中的效果才初步凸顯出來,但值得肯定的是,依托智能傳感器、通訊模組、數據處理平臺等。AIoT以云平臺、智能硬件和移動應用等為核心產品,逐漸將龐大且復雜的城市管理系統(tǒng)降維成個多垂直模塊,為人與城市基礎措施、城市服務管理等形成密不可分的網絡形態(tài),最大化助力城市智慧管理。

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缺陷

業(yè)界普遍認為,真正的智慧城市必須具備以下四大特征:廣泛覆蓋的信息感知網絡、多種網絡的深度互聯、各種資源體系協同共享、海量信息的智能處理。而就目前的建設現狀來說,當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以上四點均還處于起步階段。

毫不夸張的說,與人工智能還有些“智障”的痛點相類似,當前的智慧城市并不“智慧”。當前所談及的“智慧”化還停留在初始嬰兒第一次學會思考一樣,大部分依賴于邏輯編程上的預先輸出計算,自我學習及自我修正的“智慧”的萌芽期。

從應用場景來看,不管是門禁/考勤、社保管理、教育、新零售還是其他社交娛樂場景,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主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實用和商業(yè)價值。但需要提及的是,盡管人臉識別產品五花八門,以人臉識別攝像機、人臉識別智能系統(tǒng)為代表的硬軟件產品層出不窮,但就生物識別技術的使用價值來看,其現在依舊還處于入門應用階段。僅停留在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主,一種看似智能的身份認證初始應用階段。

如在安防行業(yè),只完成了信息采集、傳輸以及反饋三個階段,而更為主動式的預測、預警環(huán)節(jié)還未完全實現。與智能安防或是智慧城市所提及的“主動防范”的成熟應用,還需要二到三年時間進行成長和驗證。

從解決方案部署來看,盡管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確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但這種“顯著的效果”也僅僅是停留在如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能電網等單個層面的系統(tǒng)部署當中,但智慧城市應是全面而綜合的城市的全面感知,包含智慧建筑、智慧社區(qū)、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智慧+綜合性應用。

但就目前的建設進度來看,不管是中央“重大戰(zhàn)略選擇”的雄安新區(qū),還是有阿里做背景的杭州以及被譽為“創(chuàng)新之都“的深圳,這三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似乎還聚焦在城市的某個單點“智慧”應用,如自動駕駛、移動支付、交通大腦等建設之上,并未完全形成系統(tǒng)的綜合感知的城市大數據大腦體系。

或者說只是某個方面的建設比較突出,智慧城市綜合應用體系和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運營體系還沒有完全發(fā)展起來。而綜合性城市與城市間跨區(qū)域的的解決方案,才是智慧城市真正追求的,單一形式或在某個領域達成的“智慧”并不是綜合的城市智慧體現。

盡管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城市建設,但基于以上建設現狀,我們只能說,智慧城市還不太理想,也不太“智慧”。

智慧城市建設也要“因地制宜”

在這種不大智慧的城市建設中,如何謀求一條正確、可持續(xù)、綠色的發(fā)展之路,成為了當前智慧城市的建設關鍵。那怎樣才能打造真正的智慧城市呢?古人所提倡的“因地制宜”,用在當下的城市建設中,也毫無違和感。

有人認為,由于技術更新迭代太快,難以確定標準化是當前智慧城市的痛點之一,但換個角度來看,建設綱要標準化,也未必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良藥”。如近幾年各地出臺的各種智慧城市行業(yè)標準,實際運行效果遠遠低于預想。

以今年再度寫入國家一號文件的雪亮工程為例,不可否認,這個以縣、鄉(xiāng)、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jiān)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作為智慧城市安防支點的延伸,雪亮工程將人、建筑、家三點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治安防控的實戰(zhàn)效能,在城市預警、預測、預防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雪亮工程的建設,目前依舊存在不少難題,包括:大數據分析是否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工程建設成本太高,沒有國家資金投入縣、鄉(xiāng)、村無法承擔;信息分析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工程建設過程中,某些地域人群存在抵觸情緒,導致工程不能完整執(zhí)行以及部分地區(qū)的雪亮工程更側重于面子工程的建設。以上種種不僅揭示了雪亮工程的建設弊端,也揭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的弊端。

也就是說,智慧城市的標準化,建設范圍不應該指向全國,其因以不同地區(qū)的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為立足點,“因地制宜”推出面向不同地區(qū)的多樣的智慧城市指導性建設綱要,而不盲目追求智慧城市的全局標準化。

當然,不少人也指出,智慧城市發(fā)展之所以較為緩慢,根本原因還在于技術的發(fā)展遠遠跟不上人們實際需求的變化。至于這一點,企業(yè)或許更應該“因地制宜”。

所幸的是,盡管用戶需求的變化驅動市場不斷改變,但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在智慧城市的棋盤里,不管是傳統(tǒng)安防企業(yè)、AI企業(yè)、電信服務商,甚至是近年入局的房地產商,進入2019年,它們紛紛都摘下“偽智能”的帽子,深入更多智慧+場景的實戰(zhàn)應用中去了。

他們一部分推動著傳統(tǒng)玩家企業(yè)往前走,往邊緣端發(fā)力試圖顛覆傳統(tǒng)物聯網應用的主導路線,推動上下游企業(yè)的不斷融合前進;另一部分玩家企業(yè)集結重兵往后,做大城市的視覺中樞平臺。從依圖發(fā)布求索芯片到商湯發(fā)布四款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這些動作的背后不僅僅是企業(yè)求生存的表現,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向前進步的表現。

但這些AI企業(yè)在智慧領域接連不斷的大動作,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給世人編造了一個錯覺:AI已成為實現了“智慧”城市的“關鍵”。算法研究企業(yè)在大量資本的推動下,反向推動著還存在缺陷的應用技術推出市場,讓大量充滿期望的用戶提前買單。

不可否認的是,AIoT時代下智慧城市領域里的玩家暴增,企業(yè)唯有集眾家之所長,創(chuàng)自家之特色,發(fā)揮自家之優(yōu)點,打破傳統(tǒng)的智慧思維,才能搶占更大的市場蛋糕。

小結:綜上所述,2019年將是安防業(yè)、智慧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元年。以AIoT從浮層下沉應用,快速滲透裂變到了各個生活和工業(yè)場景,對整個一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的商業(yè)契機

但除了“因地制宜”,在智慧城市建設及頂層規(guī)劃設計中,還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更多綜合性解決方案的面世、智慧城市的建設,要立足于現階段各個城市不同的建設用戶需求、不盲目追求“智慧”的定義,而是通過制定相應的符合當前智慧城市中的頂層設計,逐步實現智慧城市的夢想等等。

智慧城市的AIoT化需要較長時間的沉淀和不斷完善,并且在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AIoT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基礎還是核心,就需要依靠時間和科技發(fā)展的進程去驗證和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