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5G之后,值得關注的四大無線技術

2019-12-04 09:05 網優(yōu)雇傭軍
關鍵詞:5G技術物聯網

導讀:頻段越高,基站覆蓋范圍越小,運營商不得不建設更多基站。

5G NR本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容量與覆蓋難以兼得。5G通過擴展頻譜帶寬來提升系統(tǒng)容量,頻段范圍從4G時代的3GHz以下擴展到毫米波頻段,單載波帶寬從20MHz提升到100MHz以上。但頻段越高,基站覆蓋范圍越小,運營商不得不建設更多基站。

thought_idea_innovation_imagination_inspiration_light_bulb_lightbulb_solution-1379760.jpg

今天,主流5G部署采用5G中頻段,其折中了容量與覆蓋優(yōu)勢,兼顧了室外與室內覆蓋,并通過Massive MIMO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小區(qū)容量和覆蓋,讓運營商可以基于現有4G站址建設一張廣覆蓋的5G網絡。但面向未來流量成倍增長,單靠有限的中頻段資源肯定是不夠的,為此運營商不得不擴展到毫米波頻段,但毫米波信號覆蓋范圍不過一兩百米,根本無法從室外抵達室內,這給網絡建設投資帶來了空前的壓力。

怎么辦?

唯有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頻譜效率,讓每Hz承載更多的bit,盡可能讓5G部署又好又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在后5G時代,乃至6G時代,值得關注的幾大無線技術。

NOMA

多址接入是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從1G到5G,我們經歷了FDMA、TDMA、CDMA和OFDMA,這些多址接入方案都采用正交設計,來避免多用戶之間互相干擾。移動通信領域一直致力于通過無線電波的正交性來提升頻譜效率,我們已經采用了頻分、時分、空分、碼分等各種正交辦法,但當正交空間耗盡時,我們該怎么辦?

是時候該NOMA出場了。

NOMA,即非正交多址,是一種計劃用于5G(R16版)的多址技術,可顯著提升移動通信網絡的頻譜效率。

眾所周知,4G和目前5G采用的是OFDMA(正交頻分多址),每個用戶占用的時頻資源是分開的、相互正交的,由于受正交性的約束,每個UE分配一定的子載波,每個UE占用部分頻率資源。而NOMA與OFDMA不同,它基于非正交性設計,每個UE可以使用所有的資源。

NOMA與OFDMA

那么,問題來了,NOMA是如何避免多用戶之間的互干擾呢?

NOMA的基本思想是,在發(fā)送端將多個UE信號疊加,占用所有時頻資源,并通過空口發(fā)送,而在接收端,基于MUD(多用戶檢測)和SIC(串行干擾消除)技術來逐個解碼信號,提取有用信號。

NOMA主要有兩種方式:基于碼域和基于功率域?;诖a域,即為每個用戶分配非正交擴展碼(與WCDMA碼相似,不同之處在于WCDMA碼是正交的)?;诠β视?,即在發(fā)送端每個用戶信號以不同的功率電平疊加。

以基于功率域的NOMA方案為例,其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如上圖所示,三個UE信號被分配不同的功率電平,距離基站最近的UE1信道條件最好,被分配最低的功率,而距離基站最遠的UE3被分配最高的功率,處于中間位置的UE2被分配適中的功率。

在基站發(fā)送端,UE1、UE2和UE3都占用相同的所有時頻資源,三者的信號在功率域進行疊加,并通過空口發(fā)送。

在UE接收端,SIC首先解碼接收信號強度最強的信號,比如UE1,由于分配給它的功率遠低于UE3,它可能會首先解碼UE3的信號,并通過MA簽名判斷是否為自己的有用信號,如果不是,則刪除UE3的信號,接著再重復該過程,直到找到自己的有用信號為止。

而對于UE3,由于分配給它的功率高于UE1和UE2,其第一個解碼的信號可能就是自己的有用信號,因此可以直接解碼得到。

由于NOMA將所有的空口資源分配給了所有用戶,因此可以提升頻譜效率。尤其在小區(qū)邊緣,由于無線環(huán)境差,采用正交多址的5G網絡不得不采用稀疏的調制和編碼來克服信道受損,這會導致PRB資源“浪費”。但在NOMA中,所有用戶使用所有PRB資源,無論處于小區(qū)中心還是邊緣都一樣,從而提升了頻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NOMA還可以與Massive MIMO結合使用。在Massive MIMO下,可在廣播波束范圍內將一個物理扇區(qū)分裂為多個虛擬扇區(qū),虛擬扇區(qū)服務的用戶采用NOMA,由于虛擬扇區(qū)之間是正交的,從而還可使系統(tǒng)容量進一步翻倍。

不過,NOMA也存在自身的挑戰(zhàn)。首先,MUD/SIC需要額外的計算,需要更強的硬件支持,以及會產生更高的功耗。雖然對于基站側來說不是問題,但對終端就麻煩了,會增加終端成本和耗電。其次,在NOMA下,基站要為所有的UE進行分組分配功率,這要求基站必須準確的了解各個UE的信道狀況。

全雙工

今天5G采用TDD雙工模式,4G時代包括TDD和FDD,但嚴格的講,TDD和FDD都只是“半雙工”,因為TDD在同一頻段上的不同時隙傳輸上下行信號,FDD在兩個對稱頻段上分別傳輸上下行信號。

而全雙工技術可以實現在同一頻段下同時進行上下行信號傳輸(同時發(fā)送和接收信號),這無疑可大幅提升頻譜效率。同時,由于全雙工在同一時間收發(fā)數據,發(fā)送完數據即可接收反饋信息,這還能縮短傳輸時延。

但全雙工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來自發(fā)射信號對接收信號產生強大的自干擾,比如在蜂窩網絡中,發(fā)射功率可高達幾十瓦,而接收功率只有幾皮瓦,這意味著,發(fā)射產生的干擾信號比接收到的有用信號可能強數十億倍,無線發(fā)射器將很快使接收器飽和。

由上圖所示,由于雙工器泄露、天線反射、多徑反射等因素,發(fā)射信號摻雜進接收信號,產生了強大的自干擾。

怎樣消除這些干擾呢?幸運的是,由于發(fā)射信號是已知的,那么就可以用發(fā)射信號作為參考來消除自干擾。但是,參考信號在數字域比較容易獲得,當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后,由于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就很難從中獲得參考。因此,全雙工要消除自干擾,RF域是最大的挑戰(zhàn)。目前自干擾消除技術正在不斷進步,但實現復雜度和成本太高。

解決該問題的一個辦法是,分離發(fā)射和接收天線,將它們彼此間隔安裝,再通過天線旁瓣抑制等辦法來實現去耦,再加上空間路徑損耗,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自干擾。

不過,這種辦法在基站側可行,但在終端側,由于受限于空間,是不可行的。因此,最終全雙工技術可能會在基站側部署,而終端側或將繼續(xù)采用TDD雙工技術。

OAM

除了時間、頻率和極化以外,還有新的可利用的無線電波正交狀態(tài)嗎?那就是電磁輻射的軌道角動量OAM。

受螺旋相位因子的影響,具有OAM的電磁波被稱為“渦旋電磁波”,沿著傳播方向呈螺旋狀。具有OAM的電磁波的相位旋轉結構稱為OAM模式。具有不同OAM模式的無線電波相互正交,互不干擾,因此在同一頻點上可傳輸多路調制在不同的OAM模式上的信號,從而提升頻譜效率。理論上講,有幾十個不同的OAM值調制無線信號,可以有效地將頻譜效率提升幾十倍。

OAM復用原理

但是,到目前為止,OAM的實際演示僅限于近場應用。大氣湍流會使無線電波的OAM失真,引起串擾,因此OAM要應用于蜂窩網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可用于優(yōu)化5G空口,來提高頻譜效率。

5G NR的所有層都可以通過機器學習來優(yōu)化,比如,機器學習可優(yōu)化物理層的調制、FEC、MIMO、信號檢測、功控和波束賦形,機器學習可優(yōu)化層二的調度、HARQ和流量控制,機器學習還可優(yōu)化層三的移動性管理、負載管理和連接管理等。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強化學習,可以基于流量狀況和無線環(huán)境動態(tài)地作出優(yōu)化決策,以使網絡始終保持最佳狀態(tài)。

以調制方式為例,更高階的調制方式可以提升傳輸速率,比如,在4G時代我們希望所有的UE都能最大化使用256QAM,以獲得更好頻譜效率。但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隨著SINR降低(比如UE位于小區(qū)邊緣時),越高階的QAM星座圖會失真,使得接收端越難解調。而有了機器學習后,可以通過學習復雜的失真模式,來實現以較低的SINR解調更高階的調制方式,從而可提升系統(tǒng)的頻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