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可預見的未來,以人為本的健康實踐對于日常工作/生活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抗冠狀病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對抗其他潛在傳染病爆發(fā)的重要組成部分。
冠狀病毒大流行迫使我們對物理場所進行全面的重新評估,包括擁有智能建筑和智能工廠的工作場所。員工和消費者不會進入他們認為不安全的場所。展望未來,企業(yè)必須采取前所未有的安全與隱私措施。幸運的是,物聯網技術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
病毒流行時期的智能建筑
在可預見的未來,以人為本的健康實踐對于日常工作/生活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抗冠狀病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對抗其他潛在傳染病爆發(fā)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yè)正在設計預防策略,而這些策略必須結合技術驅動的解決方案。展望未來,企業(yè)將需要掌握關于任何人進入和使用其場所的實時數據,并且必須在不損害隱私的情況下收集這些數據。
這不僅提供了所需的見解,以盡量減少在建筑物或場所中的潛在健康風險,而且還通過可視化“數字和物理意識”來解決不確定性或焦慮感,即建筑物或場所正在以最高的健康和安全級別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
使用物聯網保護工作場所和公共空間
以下是企業(yè)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以及解決這些挑戰(zhàn)的技術:
▲物理距離跟蹤。在從零售店到辦公樓再到娛樂區(qū)的各種場所中,現在和將來都有必要測量個人之間的距離和總體占用密度。攝像頭(包括數百萬個現有攝像頭)將發(fā)揮關鍵作用,并結合數據流分析。解決方案將生成報告和見解,使管理人員能夠快速了解企業(yè)“物理”距離實踐的有效性,同時還能夠識別偏差及其根本原因。占用密度解決方案可以擴展到開放區(qū)域,這使得監(jiān)控物理距離實踐的有效性,以及通過自動公告和其他措施減少危險密集人群的可行性成為可能。
▲人體溫度跟蹤。由于發(fā)燒是冠狀病毒的常見癥狀,因此對體溫進行測量是重中之重。盡管一些企業(yè)已經開發(fā)出能夠傳輸數據的穿戴式體溫貼片,但許多組織選擇在場所入口處安裝測量技術,以檢測可能存在風險的潛在進入者。Footfall傳感器將檢測到接近的人,然后,熱掃描儀會將圖像發(fā)送給安全人員,安全人員會攔截風險——也許會將其送到病毒實驗室進行進一步評估。與密度跟蹤一樣,該解決方案是可擴展的,特別是隨著5G的出現。它可以用于多個領域。
▲監(jiān)測手部衛(wèi)生。那些貼在洗手間墻上的“員工必須洗手”標語已經不再適用。我們設想一個由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組成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記錄員工進入洗手間的時間,提醒員工洗手,確保洗手液已經流出,并且實際清洗符合持續(xù)時間和徹底性標準,并在清洗完成后分配令牌,然后,在員工返回工作崗位之前,必須向管理人員出示該令牌。
▲室內空氣質量跟蹤。一系列傳感器和執(zhí)行器,以及由設施人員監(jiān)控的儀表板,將實時跟蹤空氣質量,從而減少人工干預維持通風和適當空氣質量水平的需要。當甲烷、揮發(fā)性有機化學物質、細微灰塵和顆粒、煙霧和濕度達到不適當的水平時,可以設置警報來提醒人員。(來自物聯之家網)此外,這種解決方案將在過濾器需要更換時提醒技術人員,并預測維護需求,甚至潛在的部件故障。
▲洗手間衛(wèi)生追蹤。該領域的解決方案將跟蹤并報告影響這些領域的眾多變量。對濕度和溫度的實時跟蹤將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偏差和不合規(guī)情況,使除濕和通風流程自動化,并確保提供干燥、舒適的衛(wèi)生環(huán)境。此外,占用率和消耗品也將被實時監(jiān)測。
總結
當我們準備重新開業(yè)時,我們需要讓人們在進入銀行、商店、主題公園、劇院、餐廳等時感到安心?,F在是企業(yè)領導者采取主動行動的時候了,通過應用物聯網裝置、分析和軟件系統(tǒng),可以使每個空間變得智能、管理成本更低、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更舒適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