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lián)網(wǎng)世界 >> 物聯(lián)網(wǎng)新聞 >> 物聯(lián)網(wǎng)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純電、插電和增程的三國演義

2022-08-01 09:56 物聯(lián)傳媒
關鍵詞:汽車

導讀:問界M7發(fā)布后,一時間風頭無兩,無人能敵。訂單兩小時破萬,4小時破兩萬,48小時破五萬,72小時破六萬。

問界M7發(fā)布后,一時間風頭無兩,無人能敵。訂單兩小時破萬,4小時破兩萬,48小時破五萬,72小時破六萬。

要不是恒馳5突然殺出,以房地產界的水軍模式拿下10小時訂單破5萬的“驕人戰(zhàn)績”,問界M7的風頭也許還會一直這么持續(xù)下去。

不久前的理想L9,三天破三萬,搞得服務器癱瘓,問界M7自帶華為光環(huán),三整天才破了五萬,恒馳5,到底是買車抵房款?還是雇了水軍猛敲鍵盤?

不過,這些都不是本文的焦點。一向不追熱點的筆者,今天談的是一直熱熱鬧鬧吵翻天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幾大技術路線的暗戰(zhàn)。

這個話題的引爆,說起來還是發(fā)端于問界M7,來自于余大嘴的一次斷言:“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

這句話,把增程式混動技術再次推到風口浪尖。

爭議話題從來都是流量發(fā)動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默默無聞的長城旗下的魏牌CEO李瑞峰馬上出來刷存在感了: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yè)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

那么,到底誰的嘴大?誰的發(fā)言更合理?

記得俞敏洪曾在一個飯局上夸贊羅永浩,“這是新東方最好的老師之一”。老羅抿嘴一笑,“老羅,建議你把‘之一’二字去掉?!?/p>

這一次,我們倒是誠懇地建議嘴哥把“之一”二字加上。因為,目前來說,最適合的新能源汽車模式包括純電、插電和增程這三種模式。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這個新能源汽車的春天里,純電、混動之間在斗法,插電和增程之間也在較量,這次論戰(zhàn),反應的是中國軍團的你追我趕,背景是大國崛起的美好明天。筆者觀點,每一條技術路線,都值得點贊。

純電和混動技術路線的斗法

在新能源汽車的大營盤里,混動汽車和純電動一直話題不斷。

就在不久前,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先生分享了這么一個觀點:“中國的大多數(shù)燃油車主向純電動汽車轉換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混動車型,但在2023年、2024年之后,混動車型會逐步走向衰退?;靹有履茉吹恼加新蕰鸩綔p弱?!?/p>

同時,他還分享了2020年時,小鵬如何堅持長期主義,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

何先生這個觀點,讓船夫哥、李想和大嘴他們情何以堪?

2021年才開始吃肉,還未酒足飯飽,您就說要散席了?

其實,現(xiàn)在的市場表現(xiàn)已經(jīng)證明,小鵬汽車走純電動路線,委實是踏空了混合動力爆發(fā)的市場因緣。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上不了席面就說馬上要撤飯!所以,對他這個觀點,筆者送給他倆字:酸,酸!

同時,真心想跟他分享一下國家層面的新能源汽車路線圖。

image.png

百年不過一瞬間,十幾二十年更是彈指一揮間,但是,人的青春能有幾年?

如果混合動力真如何小鵬所言,2023年就會開始衰退,其它剛剛殺進這個賽道的廠商,投了那么多的金錢、人力、資源,剛剛上桌吃席,就被通知一分鐘內吃完,還不得把桌子掀翻?

再說了,國家的頂級智囊團,難道是吃干飯的?

混動汽車市區(qū)用電,高速用油的方案,完美解決燃油車城市工況油老虎、電動車高速工況秒變爹的尷尬,兩頭討好,豈不比單腿走路,受制于充電樁建設不完善、高壓快充還停留在紙面的純電動香的多?

當然,上述這段話,對坐擁“電區(qū)房”、手握千座換電站的尊貴的蔚來車主除外。

插電混動和增程式的暗戰(zhàn)

除了純電動和混合動力之間的暗戰(zhàn),插電混動和增程式之間的嘴炮,更是硝煙彌漫。

這不,魏牌CEO覺得前段時間的熱度沒了,又開始出驚人之語了:魏牌不考慮增程式是匠心企業(yè)的責任和擔當。

雖然說碰瓷刷流量成了現(xiàn)在很多車企的營銷方式。但這“匠心企業(yè)”整天拿增程式落后說事,格局小了?。?/p>

跟增程式互相成就的理想如鯁在喉,出來回懟:有本事先賣到人家比亞迪DMi的零頭再說!

這話有兩個意思。其一,增程式落后不落后,咱讓消費者當裁判,各自下場,真刀真槍比劃比劃。其二,“我們理想賣到比亞迪的零頭了,歐耶”。

消費者要的是什么?最本質的回答是:體驗!那么多理想one和問界M5的車主選擇增程式,是因為能得到實實在在的體驗。

跟燃油車比更省油,跟純電動比沒有充電焦慮,跟插電混動比,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從用戶(而非車企)的角度,這種“三合一”多么地完美!

那,為什么在魏牌這種車企之外,同時又有那么多人在黑增程式呢?

因為,跟比亞迪的DMi相比,少了發(fā)動機直驅模式的增程式,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有點油耗上的劣勢。

很多支持增程式的人對此存在誤解。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電機峰值效率現(xiàn)在能做到97%,從發(fā)動機-發(fā)電機-驅動電機-車輪的路徑來看,多了發(fā)電機和驅動電機,能耗的損失為1-0.97*0.97=6%,只有6%的能量損失。再考慮到純電模式時間占比大大超過串聯(lián)模式占比,綜合評估能量損失,似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他們其實忽略或者誤解了兩個問題。

首先,這個串聯(lián)模式的路徑中缺了兩個東西,真實的路徑為發(fā)動機-發(fā)電機-交流-直流逆變器1-直流-交流逆變器2-電機,所以,這里的能耗損失還要考慮兩個逆變器本身的效率。

假設逆變器的效率也能做到97%,按照新公式計算下來,整體能耗的損失就變成了1-0.97*0.97*0.97*0.97=12%,從6%到12%,可不是可以直接忽視的能量損失。

其次,電機的效率跟發(fā)動機熱效率一樣,跟轉速和扭矩密切相關,它不可能一直工作在峰值效率。很自媒體朋友將比亞迪e平臺3.0里電機峰值效率97.5%宣傳為電機整體效率,其實就是源自這樣的誤解。

實際上,比亞迪的專利文本里明確表示,通過算法的調教,可以讓電機90%的時間,工作在90%以上的效率區(qū)間。

所以,上文所說增程式混動的油耗不敵插電混動,“從理論上來說”確實如此。

但是,這確實也只是“從理論上來說”。

因為,決定油耗的不只是采用了什么樣的混合動力構型,有沒有加變速箱,實施了什么樣的技術路線。油耗還跟整車電控算法密切相關。

同樣是增程式,因為控制算法的優(yōu)劣,油耗也會有所不同?;蛘哒f,能有多節(jié)能,不僅取決于增程發(fā)動機的熱效率,也取決于電控系統(tǒng)的算法優(yōu)劣。

問界M7跟理想L9同樣是增程式的動力構型,尺寸略有差距,但車重相當,由于兩家算法設計開發(fā)能力的差異,油耗也有所不同。

在油耗數(shù)據(jù)上,問界M7確實比理想L9出色。在WLTC工況下,問界M7的百公里油耗為7.45L,理想L9的這一數(shù)字則為7.8L。

華為的研發(fā)團隊在電控算法上的強大實力,通過油耗對比一展無余。

除了同陣營的PK,再來一個增程和插電混動的對比。

為了對比的公正客觀,咱不像田忌賽馬那樣“上等馬對彼中等馬,中等馬對彼下等馬”。

咱直接拿唐DMi和剛剛在半月內銷量達到六千多輛的問界M5對比。在各自的陣營里,兩者都是當紅炸子雞,都是王者花魁。

根據(jù)懂車帝的夏測結果,問界M5比比亞迪唐DMi的經(jīng)濟性還要好,不要驚掉下巴,直接上圖。

image.png

朋友們,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滿滿求生欲的筆者只能說,說到設計開發(fā)算法的實力,華為跟比亞迪在相同的高水準上!

寫在最后

新能源汽車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對消費者來說,本是好事一樁,奈何車企各自站隊,罵戰(zhàn)不斷。

作為一個從業(yè)多年的開發(fā)人員,筆者想說的是: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是一片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容得下華為、理想為代表的增程式,容得下比亞迪、奇瑞為代表的插電混動,也容得下小鵬、蔚來為代表的純電動。

心包太虛,就能容得下整個世界。

也才能走向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