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天早上一杯咖啡,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天早晨工作的開始,但你知道嗎?一杯咖啡,從咖啡豆挑選到煮出一杯香純撲鼻的美味咖啡,幕后其實隱藏許多你看不見的科技,對于這家成立將近50年、擁有全世界最大規(guī)??Х冗B鎖店的星巴克(Starbucks)更是如此。過去幾年,星巴克積極大力轉型,要讓自己成為數字科技公司,利用數字科技,來拓展全球業(yè)務的版圖,不僅持續(xù)IT大改造積極擁抱云端,甚至還要結合物聯網、AI及區(qū)塊鏈等新興數字科技,來打造出更智能化的數字消費體驗。
每天早上一杯咖啡,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天早晨工作的開始,但你知道嗎?一杯咖啡,從咖啡豆挑選到煮出一杯香純撲鼻的美味咖啡,幕后其實隱藏許多你看不見的科技,對于這家成立將近50年、擁有全世界最大規(guī)模咖啡連鎖店的星巴克(Starbucks)更是如此。過去幾年,星巴克積極大力轉型,要讓自己成為數字科技公司,利用數字科技,來拓展全球業(yè)務的版圖,不僅持續(xù)IT大改造積極擁抱云端,甚至還要結合物聯網、AI及區(qū)塊鏈等新興數字科技,來打造出更智能化的數字消費體驗。
為支撐全球版圖擴張,星巴克積極轉型擁抱云端
星巴克目前全球超過2萬8千家門市,分布在77個國家,超過33萬名身穿綠圍裙的員工,平均每周得服務高達1億人次顧客。如何運用科技來簡化作業(yè)流程,提升員工效率,甚至加入更多智慧科技應用,提高顧客消費體驗,則成為了星巴克科技的挑戰(zhàn)。
在今年Build 2018開發(fā)者大會上,星巴克全球零售暨云端及核心服務資深副總Jeff Wile也揭露了星巴克運用數字科技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由此可以一窺星巴克過去IT發(fā)展的幾個重要歷程。
Jeff Wile指出,過去40年以來,星巴克公司只專注以下3大核心領域:員工(Partners)、咖啡與食品(Products),以及門市(Stores),“直到前幾年,數字科技(Digital)一舉躍升成為這家公司第4大關注新領域”,他說,甚至為此,公司3年前還找來前Adobe信息官Gerri Martin-Flickinger掌舵,擔任首任技術官負責推動星巴克數字轉型,她上任后更替公司擬定5年技術戰(zhàn)略,期望借助業(yè)務與科技的結合,要讓星巴克式的一致消費體驗,能夠散播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一杯看似簡單的星巴克咖啡,背后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科技?!盝eff Wile如此說道,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就是云端。他表示,為了支撐全球版圖擴張,公司早在幾年前就上云端,借助云端服務快速部署、動態(tài)調度的特性,將他們的新服務迅速部署到全球市場,迄今,已有多達20款星巴克應用,都是采用微軟Azure公有云來部署,同時在它的全球7個云端營運中心(region),來提供全球門市相關服務的使用。
Jeff Wile也以星巴克移動App來說明上云端的重要性。他提到說,自3年前推出手機App點餐服務后,至今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1成(12%)的訂單是透過App下單,隨著全球使用人數快速攀升,他直言,這套服務后端的移動基礎架構,更得具備自動彈性擴充的能力,以支撐服務使用量不斷增長的需求,“這得靠云端才有辦法達成?!彼f,另一方面,透過云端技術,更能夠幫助他們開發(fā)應用或服務更快速,來加快應用創(chuàng)新。
例如去年1月,星巴克開始在移動App上增加虛擬助理功能,讓顧客對著手機說話就能點餐,年底更在上海新開張的星巴克典藏咖啡烘焙店(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開始提供虛擬現實(AR)功能,只須以手機掃描店內的QR Code,就能夠與店內擺設的物品進行互動的體驗。
不只是采用新的科技,在產品開發(fā)流程上,星巴克內部更早就開始加入擁抱DevOps的開發(fā)行列,透過持續(xù)交付、持續(xù)整合加快產品研發(fā)的腳步,甚至也導入容器(Container)技術,加快應用程序測試、部署,以及上線時間。
星巴克內部最近正在測試一個生產控制器工具(Starbucks Production Controller),并將它部署在微軟Azure公有云平臺上,可用來幫助星巴克員工解決移動訂單、出餐順序的難題,來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攝影/余至浩)
運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來優(yōu)化排程,自動重新計算出咖啡訂單制作順序
Gerri Martin-Flickinger這位星巴克技術官,最近在微軟Transform網站上一篇Q&A問答的報導中也揭露更多例子。她表示,星巴克不只很早就開始跨入移動化,更不斷更新服務、加入新功能,例如在移動應用上現在提供了一個數字訂單管理工具(Digital Order Manager),讓站在吧臺里的咖啡師可以平板計算機追蹤和管理移動下單的咖啡訂單,當咖啡制作完成后,顧客從手機App上就能收到通知來領取咖啡,不需要現場等候取餐。星巴克生產控制器工具(Starbucks Production Controller)則是她舉的另一個例子,能用來幫助門市員工解決移動訂單、出餐順序的難題,目前正在店內測試中。
以訂單排程優(yōu)化為例,Jeff Wile舉例說,以往店員會依據接單順序制作咖啡,一杯制作完,再接著制作下一杯,客人在店內等候依序拿到自己的咖啡,現在,星巴克開始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與AI,來協(xié)助店員更有效率的制作咖啡,經由機器學習算法來優(yōu)化排程,找出哪些訂單的咖啡應優(yōu)先制作,才能提高作業(yè)效率,例如,車上點餐的客人雖然比前一組客人晚下單,但只點了一杯咖啡,因此,就能先幫他制作,不需要遵循舊有的“先點先做”原則,有了更快的出餐速度,咖啡師才有足夠充裕的時間,來處理龐大的移動訂單量。
除了優(yōu)化訂單排程外,最近星巴克還開發(fā)出自己的漸進式網頁應用程序( Progressive Web App),來取代現有的Windows App,讓網頁也能有像是原生App的操作體驗,顧客以手機打開網頁就能訂餐、付款或拿取獎勵,使用起來將更方便。星巴克也在今年的Build大會上介紹這款新應用。
不僅僅是利用數字科技改善對外服務,星巴克更從簡化內部作業(yè)流程做起,降低店員的勞務工作,讓他們可以專注在服務每一位顧客。像是在庫存管理上,現在可以根據每家店的咖啡和餐點訂購及銷售數據,來自動建議門市每天所需進貨的咖啡豆或其他貨品數量,讓店長可以專注在其他更有價值的工作上。
結合物聯網的智能咖啡機,能自動煮出美味濃縮咖啡
連現在制作咖啡時,星巴克也逐步導入自動化作業(yè)流程,開始試用物聯網技術,透過感測、數據搜集分析,來幫助咖啡調理師自動完成咖啡的泡制,例如,現在走進星巴克西雅圖總部新開設的Reserve SODO科技直營店,工作臺上擺了一臺臺的Clover X智能咖啡機,顧客選好咖啡豆以后,這臺咖啡機就會開始制作咖啡,從研磨豆子、到依據水溫、沖煮壓力等條件,自動幫顧客煮出一杯香醇咖啡,就像專業(yè)咖啡師那樣。在這次的Build 2018大會上,星巴克現場還額外展示了一臺結合微軟Azure Sphere安全云端服務的智能咖啡機,來強化物聯網的安全性。
除了結合物聯網,星巴克最近也搶搭區(qū)塊鏈(Blockchain)熱潮,未來計劃將區(qū)塊鏈運用在自家的咖啡供應鏈管理上,希望透過區(qū)塊鏈來進行產銷履歷的追蹤追溯,以達到供應鏈的公開透明。不過這項區(qū)塊鏈實驗計劃,初期將只在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和盧安達當地合作的咖啡供貨商來進行測試,時間將為期2年,之后星巴克也將對外展示相關成果。
星巴克展示最新智能咖啡機應用,不只能煮出可口咖啡而且更安全
星巴克展示自家最新的智能咖啡機應用,不只結合物聯網感測技術、搜集數據分析,能自動幫顧客煮出美味濃縮咖啡,更大幅強化物聯網的安全性。(攝影/余至浩)
在今年的Build 2018活動上,星巴克現場首度展示更安全的智能咖啡機應用雛型,它在展示桌擺放一臺Clover X智能咖啡機,旁邊還有一組Azure Sphere硬件, 硬件上使用微軟所設計的物聯網微控制器(MCU)、Linux核心,與Azure Sphere安全云端服務。Azure Sphere是微軟剛推出的一項強調物聯網安全性的新項目。咖啡機經過這個硬件接收Azure Sphere云端回傳的訊息后,才開始制作咖啡,以提高安全性??Х葯C旁還有一個咖啡杯,顧客選好咖啡豆后,只要輕輕按下杯上的綠色按鈕,就能經由這個硬件將訊息傳送至Azure Sphere云端,這臺咖啡機就會開始制作咖啡,自動幫顧客煮出一杯濃醇咖啡。